医生忠告:得了糖尿病,这些食物千万别吃,很多人已经后悔了!
他只是吃了几块水果,血糖却一下飙到了16mmol/L,医生连夜叫家属签字入院抢救。很多糖尿病患者不知道,嘴上那一口“馋”,可能就是通往并发症的捷径……
他只是吃了几块水果,血糖却一下飙到了16mmol/L,医生连夜叫家属签字入院抢救。很多糖尿病患者不知道,嘴上那一口“馋”,可能就是通往并发症的捷径……
信达生物在港交所公告,玛仕度肽注射液(胰高血糖素[GCG]/胰高血糖素样肽-1[GLP-1]双受体激动剂)的第二项适应症新药上市申请(NDA)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批准上市,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。
信达生物公告,玛仕度肽注射液(胰高血糖素[GCG]╱胰高血糖素样肽-1[GLP-1]双受体激动剂)的第二项适应症新药上市申请(NDA)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批准上市,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。
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非常重要。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(LADA)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尤为突出,因为容易误诊,所以必要的治疗常常来得更晚。图源:SOLSTOCK, GETTY IMAGES
礼来公司于9月17日公布了双靶点降糖药Mounjaro(通用名:替尔泊肽)在2型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进行的3期试验详细结果,显示该药可显著改善血糖水平并减轻体重。该公司表示,已将新数据提交给全球监管机构,以支持扩大Mounjaro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适用范围
代谢手术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切胃手术”,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用于2型糖尿病/肥胖治疗的新疗法。虽然手术听起来让人顾虑颇多,但代谢手术的确有非常好的疗效,且对心血管结局有很好的收益。
寒冬腊月的清晨,60岁的林叔像往常一样在公园里走步。自从半年前体检报告上赫然写着“2型糖尿病”,他的生活就像被压上了一块巨石。最近,邻居老张神神秘秘地给他支了招:“只要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,90%的2型糖尿病都能逆转!这是我在微信群里看到,有医生说实话了!”林叔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有糖友说,把南瓜红薯一停,血糖立马就降了。听起来有点“立竿见影”,但真就这么简单吗?糖尿病不是靠“戒甜”就能搞定的事儿,背后的门道远比你想的复杂。
它不紧不慢地侵蚀着胰岛功能,影响着血糖调控系统,牵连心脑血管、肾脏、眼底、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。真正可怕的,从来都不是高血糖本身,而是长期高血糖所带来的慢性损害,以及患者自身对疾病认知的迟缓。
引言:2025年9月15日至19日,备受瞩目的2025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(EASD)在奥地利维也纳隆重举行。作为全球内分泌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盛会,本次会议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糖尿病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,深入交流并共同探讨最前沿的临床发现与基础研究成果,携手
9月15日,诺和诺德宣布,欧洲药品管理局(EMA)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(CHMP)已批准更新Rybelsus(口服司美格鲁肽)的标签,以反映SOUL试验中观察到的心血管获益。Rybelsus成为首个且唯一在欧盟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且已被证明具有心血管获益的口服胰高
从代谢调控、抗炎到抗肿瘤,目前关于二甲双胍的研究已远超当初的设想。但即便如此,“怎么吃才对”这个问题,仍然被很多人忽视。吃多了肚子不舒服,吃少了效果不明显。每天几片才最有效?能长期吃吗?有没有人吃了反而出问题?这些问题,今天一次说清楚。
近年来,早发2型糖尿病(40岁前确诊)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态势令人担忧。瑞典在2006~2021年开展的全国性研究显示,23~39岁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年均增长4.7%,其中最年轻组(23~29岁)的年增长率更高达6.7%。在我国,过去20年里早发糖尿病发病率翻倍
糖尿病这事儿,说轻不轻,说重不重。你说它不严重吧,它偏偏跟你天天耗着,一顿饭吃错了,它就给你颜色看看;你说它要人命吧,它又不像心梗那样来势汹汹,更多时候是慢慢耗,把人一点点拖垮。
土豆,这种茄科根茎类蔬菜享誉全球,在各大文明中都作为小吃或者主食存在,跟什么羽衣甘蓝、冰菜之类的不一样,就算我们不出去外头吃,也经常会用到土豆,总之可以算是最常见的食材之一了。
很多糖友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:一旦开始打胰岛素,是不是就意味着"没有回头路"了?是不是代表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挽回了?其实,这些想法都是常见的误解。
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,而生活方式干预,尤其是饮食管理,是体重控制的基石。面对琳琅满目的饮食方案——从低碳水到地中海饮食,从间歇性禁食到素食——究竟哪种最适合你?本文将根据最新研究,为您解析几种主流饮食模式的适应人群、优缺点及注意事项,帮助您做出
别小看你每天匆匆赶公交、绕小区遛一圈的“快走”动作。它可不仅仅是个“移动方式”,而是一剂被忽视的“低剂量处方药”。真的不是夸张。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,每天快走30分钟,可能会显著降低5种常见慢性病的发生风险。